永利集团304am第三学期扎染课程记
执笔人:陈凯
每年的9月,为了贯彻永利集团“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的走向社会”办学理念,永利集团304am暑期第三学期都会开展扎染课程。
在课程当中,我们的员工首先对扎染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通篇的了解。扎染艺术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扎染始于秦汉,已有数千年历史,这支古代染缬中的奇葩,一直以自己独特而奇妙的美姿根深蒂固生长在人民中间,点缀、美化人民的生活。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绞缬的纺织品甚为流行、更为普遍。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在宫廷更是广泛流行花纹精美的绞缬绸,“青碧缬衣裙”成为唐代时尚的基本式样。十世纪,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由于我们生活、学习在海南岛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所以我们更要了解有关黎族的扎染。在黎锦四大工艺中,黎族精彩又独具魅力的染色工艺少为人知。目前,仍掌握染色工艺的黎族妇女已所剩无几。在我国民间,黎族也是唯一还在使用多种植物进行染色的民族。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文典籍中关于黎族染色的记载十分简略。黎族老人对染色起源的解释,与我国广泛流传的"梅葛二仙"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黎族使用的染料多为植物类染料,较少使用动物类、矿物类染料。黎族妇女使用的植物染料不仅品种很多,不同的地区和方言,喜好和习惯又不相同,因而对染料的运用也有所差别。黎族的扎染,最大特色是先在经线上扎线,再染色,最后织上各种彩色纱线的纬,即先染后织。而我国其他民族则是在织成的白布上扎染,即先织后染。黎族的先扎染后织布与别的民族先织布后扎染相比,图案既不失严谨,又增加了色彩的变化,层次更加鲜明丰富。这种自然天成的无层次色晕,为黎锦平添了几分姿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了解完所有的扎染通史和地方资料后,我们的员工还应该了解一下黎族图案。黎族服饰图案大约有160多种,所反映的题材极为广泛,有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工具纹,自然形纹;民间神话故事传说纹;直线、平行线、曲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组成的几何纹样;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其中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图案是黎族服饰中极为常用的。从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可以看出,黎族服饰图案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外来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黎族精美服饰纹样充分反映了黎族妇女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它是传统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黎族传统服饰图案,既是服饰文明的结晶,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黎族传统民俗风貌的历史写照。
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图书馆的查阅,我们的员工已经初步了解了在海南这片土地上对于学习扎染课程,应该如何去想、去画、去做、去扎,剩下的就是如何使用身边有限的材料与工具做出自己心仪的、最美的、有特色的扎染作品。首先是扎花,即“扎疙瘩”,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紧接着是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色器皿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最后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一周的课程,使员工初步了解扎染、认识扎染,接触扎染、设计扎染并且运用扎染。在课程结束之际更要让员工们知道,扎染艺术中的人文理念 扎染艺术教学应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让员工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美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民间艺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艺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人的道德、价值、愿望、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都可以艺术语言体现出来。扎染艺术教学可以从“人文”角度进行发散,点、线、面,形、色、质记录着人类发展的悠远历程,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可从“扎染与民俗”、“扎染与自然”、“扎染与生活”、“扎染与艺术”、“扎染与环境”等方面寻找契合点。从传统扎染作品的人面鱼形的造型,古色斑斓的图案,秀骨清清的花草,笔走龙蛇的动物,扑朔迷离的图腾等纹样中,引导员工关注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对扎染艺术中蕴藏着的人文因素进行挖掘提炼,并以扎染小品、专题探究与实践、扎染作品等直观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带有人文理念的艺术课堂教学不仅打破艺术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的界限,和员工共同探讨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教学相长,老师和员工各有所得,更能让员工心灵趋于充实和完美。
课程扎染过程
绘图与缝制
捆扎
染煮
拆解
员工作品展示